您的位置: 纪检专题

廉洁文化小故事20 黑白混淆

      一、成语释义

        黑白混淆,是汉语中的一则成语。意思是指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二、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后世根据这句话提炼出成语“黑白混淆”。

       三、成语典故

       东汉安帝时期,有个儒家学者,名叫杨震,字伯起,从小就非常好学,博览群书。他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成为一位大学者,慕名前来求教的学生有几千人之多,在当时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人们把杨震比作圣人孔子。

     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杨震由太仆、太常、司徒升至太尉。不久,安帝下了一道诏书,命令大兴土木,为“阿母”(安帝的奶妈)建造一座富丽堂皇的府第。许多官员为了讨好皇帝,对这项工程纷纷附和叫好,只有杨震上书反对。

       他写道:“古时候,人们耕种九年,就能积存下三年的储备粮,所以在尧当首领的时候,天下发大水,老百姓还能平安地度过灾年。如今连年灾荒,老百姓连自己也难以养活,国家的粮仓空空如也,连守卫边疆的军队的给养也不能保证,这实在不是国家安定、人民丰足的时候啊!如果还要为‘阿母’建府第,动用成千上万的民工,这得花多少钱?一些人趁机迎合皇上,他们假公济私,收受贿赂,扶植亲信,致令许多坏人得到任用,白色和黑色杂乱地交错,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人们对这种做法是很不满的,请皇上再慎重考虑吧。”

     汉安帝根本不接纳杨震的意见,把杨震的奏章扔在一旁。他对于杨震公然反对自己的意旨,心里感到很不高兴,只是由于杨震是当时久负盛名的大学者,才不敢惩罚他。但是安帝对此还是怀恨在心,不久就找借口免去杨震的官职,把他赶回家乡,最终逼得他服毒自杀了。

      四、廉洁思悟

      “黑白混淆”的廉洁成语故事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坚守道德底线,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廉洁是高悬的明镜,映照初心,亦照见贪欲滋生的裂缝;是坚守的磐石,在物欲浪潮中筑牢防线,不为所动。它不仅是职业操守的标尺,更是对人性良知的守护。从历史长河中包拯铁面无私的铡刀,到当代楷模杨善洲绿染荒山的坚守,廉洁始终闪耀着纯粹的光芒。身为新时代的一员,我深知廉洁绝非空谈,而是要将清正融入点滴行动,以自律为帆、以奉公为桨,在人生航程中破浪前行,永葆内心的澄澈与坦荡。

医院地址:江西省新余市团结西路 | 电话:0790-6291257,6294031 | 传真:86-790-6294031 | 邮箱:6292499@sohu.com | 纪委信访举报电话:0790-6294138 | 纪委举报邮箱:xgzxyy6294138@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