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理是一门艺术,进行艺术创作,需要全身心付出,精心准备,如同画家或雕刻家创作艺术作品那样。由于护理的对象是人,因此我必须说,护理是一门最精细的艺术”。
小改革实现细节关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护理喉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过程中,观察发现气管内套管弧形内壁黏附的痰痂、血黏液很难清洗,气管内套管是带有一定弧度的管腔,痰液易存留易干枯,因其管径细,呈弧形,管径最大不超过10mm,即使是用刷子在流动水状态下清洗,仍然无法彻底清洗附着在内套管管内壁附着的痰液等分泌物,清洗时有一定的难度,费时又费力。既往护士取出气管内套管后常用棉签、纱布条等清洗,棉签头容易松脱、棉棒在清洗时由于需要用力清洗而易折断于内套管管腔内从而阻塞内套管;纱布条的粗细不易掌握,只能清洗内套管表面,纱布条填入与拉出管腔有一定困难,需要借助棉棒置于内套管腔内反复抽拉清洗也无法有效清洗内套管内壁。因此鉴于上述缺陷笔者根据气管内套管的弧形结构进行改良设计,设计了可随内套管的弧形结构随形弯曲的改良内套管清洁装置,通过纱布网格的纹理的摩擦力与海绵的吸附力彻底轻松有效清除内套管弧形内壁弯曲部分的粘附着的的血痂、痰痂等分泌物,保证气管内套管清洁与通畅,降低因内套管堵塞带来的风险,防止窒息危及生命,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并延长了气管内套管的使用寿命。
在病房里经常遇到一些没有家属陪护的患者,输液时因疲劳或疾病因素引起瞌睡,待输液完毕時未能及时呼叫医护人员更换输液或拔针头,而造成空气或血液进入输液管,空气进入人体会出现空气栓塞;血液进入输液管会导致针头堵塞、凝血等医疗事故,并且反复重新静脉穿刺易导致交叉感染,患者或者家属由于需要注意观察输液情况而无法得到良好的休息,影响治疗质量和康复,同时亦增加护士工作负荷甚至产生医疗纠纷。故而我设计了一次性黏贴式智能感应语音提示输液装置,在普通输液器上设计固定一个超声波液位传感器,感应液位高度是插液瓶针尖斜面露出液面時的溶液高度,此时余液液面距输液瓶口上3 cm处,余液容积为5ml。在静脉输液时溶液液体静滴至输液瓶口上3cm处即插液瓶针尖斜面露出液面時,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产生的高频超声波脉冲信号可穿过容器壁,并在容器壁与液体中传播被反射接收回波信号,立即感应预设液位信息并向信息中心发送输液完毕信息,通过传感器数据线发送至黏贴式语音提示卡向患者或家属发出语音提醒。如能在临床转化实践运用患者就能够安心输液,有效地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并降低护士的劳动强度,非常值得推广。近两年,科室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并颁发的专利证书,共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两次评为新余市“创新工作室”称号。填补了新余市卫生系统专利的空白。
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医疗创新更是减少病人的痛苦,缩短医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善于想象,敢于尝试,勇于设计创新,以寻求最恰当、最完美的护理方法,减轻病人痛苦,以创新的理念带动和促进医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我们将始终奉行“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突破和创新,用更多的发明回报社会,让更多的发明服务患者,做一名不断创新发明的追随者。